你的位置: > 中国消费新闻网 > IT数码 > 杨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应提振基础研究

杨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应提振基础研究

发布于 2017-08-23 09:50  

  科技是国之利器。习近平同志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强调要“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源头供给。准确研判和科学筹划基础研究发展,对于打造科技核心竞争力、构筑先发优势、蓄积长远发展原动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三个同步”: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稳步发展,研究产出持续增长、学科演进态势良好、重大原创突破如“星星之火”正在蓄积“燎原之势”。目前,我国基础研究总体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

  基础研究学术产出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同步。国际科技论文是基础研究的重要产出指标。从数量上看,我国科学家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数量不断增长,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一五”期间我国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突破了全球总数的10%,“十二五”期间达到全球总数的18.43%,这一加速增长趋势还在继续。虽然我国科技论文的篇均被引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学术影响力上升速度超过其他国家,领域加权影响指数(FWCI)从1997年的0.37上升到2015年的0.86。我国基础研究在铁基超导、量子信息、拓扑绝缘体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超级计算等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

  研究型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同步发展。研究型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是我国基础研究经费的执行主体。目前,我国C9(九校联盟)高校与中国科学院在研究队伍体量、科技论文产出数量、高被引论文数量等方面基本相当。换言之,我国高水平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的学术能力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国内发展与国际融合同步。近年来,我国在国际科学交流与合作方面呈现与国内科学事业发展同步的特征。通过国际科技论文合作情况的网络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2009年国际科学合作网络中的中心度为0.588,与加拿大、日本、荷兰并列世界第七位;而2014年我国的中心度提升至0.658,位居世界第七位,已超过了上述3国。同时,我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处于网络核心的国家有着实质性合作,尤其是与美国合作密切。中国科学正在从被动向主动、从参与向主导、从输入向输出转变,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个并行”: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的科学基础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体系布局调整是推进我国科技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五大计划”之一,承担着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培养人才和团队、推动学科交叉等重要职责。作为培育源头创新的重要战略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在统筹支持基础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立足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新起点,我们提出“三个并行”的发展目标:2020年达到总量并行,即学术产出和资源投入的总体量与科技发达国家相当,学科体系更加健全,奠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科学基础;2030年达到贡献并行,即力争中国科学家为世界科学发展做出可与其他科技强国相媲美的众多里程碑式贡献,形成若干引领全球学术发展的中国学派,助推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达到源头并行,即对世界科学发展有重大原创贡献,有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源头创新工作,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源头支撑。围绕“三个并行”这一目标,我们要聚力前瞻部署、聚力科学突破、聚力精准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按照上述“三个聚力”的思路,着力瞄准基础前沿,支持探索研究;着力强化智力支撑,培育科学英才;着力创新仪器研制,强化条件支撑;着力促进交叉融合,孕育重点突破;着力深化开放合作,推进国际化发展。

  “三个转变”:提振我国基础研究